跑衛
進攻隊中除了四分衛之外,另一個亮點就是跑衛。跑衛的明星光環不會比四分衛來得遜色,
他們的表現往往能夠炒熱現場的氣氛。跑衛顧名思義是主要負責執行跑陣戰術的人,然而任
務不僅於此,好的球員還要能接、能擋,他們是多才多藝的運動員。
從列陣位置,跑衛可細分為Halfback/Tailback和Fullback兩種,主要持球跑陣的是前者,
後者的任務則以阻擋居多。速度、靈活和視野是出色跑衛需要具備的條件。跑陣攻勢非常仰
賴進攻線鋒的阻擋,擁有良好視野的跑衛能夠發現最佳的路線,動作靈活有助於迅速地轉換
跑動方向避開防守球員,速度則是自亂軍衝出甩掉追擊者的有力武器。除此之外,有的跑衛
還有水準之上的力量,能夠推開防守球員,破壞擒抱繼續推進,有時候甚至可以看到他們拖
著對手往前跑,此類跑衛一般稱為強力跑衛。
由於跑衛經常得承受強力的衝撞,受傷的風險很高,退化的速度也很快,所以巔峰期不會很
長。近年來,職業聯盟的教練傾向於使用雙跑衛或三跑衛輪值,由數名跑衛分享工作量,一
方面維持他們的續航力,一方面也增加戰術運用上的彈性。球隊會視情況,派上功能各異的
跑衛。執行外側路徑戰術就用輕量有速度的跑衛,執行內側路徑戰術或者短碼數推進就用強
力跑衛等等。
近來,跑衛的接球能力愈來愈被強調。很大原因是突襲四分衛的戰術「Blitz」業已成
為每支球隊防守戰術手冊中必備的元素,進攻方自然會尋求因應之道,增加四分衛的傳球目
標就是一個方法。一個會接球的跑衛,可以讓四分衛面臨擒殺危機,以及主要傳球對象被盯
死時,能有一個即時選擇。有的時候,跑衛也會直接當成接球員使用,通常站在slot的
位置。
順帶一提,有一類型跑衛專門在第三檔需要中長碼數時上場,就叫作第三檔跑衛。這類型的
跑衛具備這些特質,他必須有不錯的阻擋能力抵禦突襲四分衛的防守球員,還要有出色的路
徑跑動和接球技巧作為可靠的傳球目標,並且在接球後還能繼續推進。球隊傾向於在選秀會
後段補進適合此任務的球員。
良好的進攻體系是傳球和跑陣均衡的,如此才能產生混淆對方防守的作用。
接球員
接球員是四分衛主要的傳球目標,列陣位置最靠近邊線。主要的任務就是甩開防守者(通常
是角衛或安全衛)掙得空檔來接球,並盡可能往前推進。或是利用路徑跑動,或是單純用速
度,來達到目的。接球員主要有兩種型態,一種是長程威脅者,一種是穩健接球員。長程威
脅者,擁有飛快的腳程,能夠跑在防守者前頭,跑動路徑一般是朝達陣區而去的直線路徑。
穩健接球員則是偏中短程的傳球目標,他們不容易落球(幾乎接住但沒能完全控制住球),
善於路徑跑動,還能在亂軍中接球,是四分衛在中央地帶的搭檔,也是三檔轉換時合適的目
標。
此外,根據列陣位置的不同,他們也有相應的代號。
X或SE,列陣在起攻線上,一般站在邊鋒的另外一側。
Z或FL,常常是球隊的王牌接球員,列陣在起攻線後,跟邊鋒同側。按照規定,防守球
員(通常是角衛)在起攻線後五碼內可以合法接觸接球員,他們會利用這點來干擾接球員的
跑動節奏,然而,由於Z站在起攻線後,所以有空間讓他避開對手的壓迫。
Y或SL,我將它翻譯為內側接球員,位置介於絆鋒和外側接球員之間。和X同側的話,
會站在起攻線後,與Z同側,則反之。當他和第一接球員同側,能夠有效擾亂防守球隊對後
者的特別招待,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有時四分衛會在發球前將邊鋒或跑鋒移到這位置擔任內
側接球員,而且已經有不少球隊乾脆用三接球員作為基本陣型。內側接球員儼然成為新型態
傳球戰術的重點。
除了接球,他們在未持球的狀態下也要擔任阻擋者為持球者開道。有時,他們要配合虛傳實
跑的戰術,跑設計路徑將防守二線衛引開。一個好的接球員,在這方面也不馬虎。另外,在
某些特別的戰術中,他們也會持球跑陣,甚至傳球。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當球被抄截後,他
們要盡力追擊擒抱抄球者,將傷害降至最低。
邊鋒
最早邊鋒的任務就跟攻擊線鋒沒有太大的不 同,保護四分衛,為跑衛開道,主要負責阻擋
工作。跟進攻線鋒不同的是,無須特別告知裁判,邊鋒本身就是合法的傳球對象。許多球隊
開始利用這點優勢,設計邊鋒參與其中的傳球戰術。邊鋒的存在對於防守球隊相當棘手,他
們的速度一般會比線衛快,能在底層擺脫防守接球,到了前場又可以利用身材優勢讓瘦小的
防守二線衛不易擒抱。邊鋒的重要性在現代進攻體系遂變得相當吃重。
阻擋和傳球都做得很好的邊鋒成為市場的搶手 貨,有些球隊會將他們放到全衛的位置,這
時稱作H-BACK,比使用傳統全衛有更多的戰術彈性。在選秀會上能感受到這種趨勢,
球隊們比較願意選擇邊鋒,而不是功能較少的全衛。此外,邊鋒彈性的體能條件,也是吸引
人的地方,有些球隊會利用其可塑性將其轉換到其他位置,常見的有進攻線鋒,或者專任的
內側接球員。
陣型規則
進攻隊至少要有7人列陣在起攻線上,剩下的球員則可以站在線後的任何地方。每檔進攻上
場的跑衛、接球員和邊鋒的數目都不盡相同,端看當時的狀況和使用的戰術。如果只需推進
1碼,可能就會派上3個邊鋒和兩名跑衛,沒有任何接球員。若距離新第一檔還要20碼,
可能就會用接球員取代跑衛和邊鋒。

進攻隊中除了四分衛之外,另一個亮點就是跑衛。跑衛的明星光環不會比四分衛來得遜色,
他們的表現往往能夠炒熱現場的氣氛。跑衛顧名思義是主要負責執行跑陣戰術的人,然而任
務不僅於此,好的球員還要能接、能擋,他們是多才多藝的運動員。
從列陣位置,跑衛可細分為Halfback/Tailback和Fullback兩種,主要持球跑陣的是前者,
後者的任務則以阻擋居多。速度、靈活和視野是出色跑衛需要具備的條件。跑陣攻勢非常仰
賴進攻線鋒的阻擋,擁有良好視野的跑衛能夠發現最佳的路線,動作靈活有助於迅速地轉換
跑動方向避開防守球員,速度則是自亂軍衝出甩掉追擊者的有力武器。除此之外,有的跑衛
還有水準之上的力量,能夠推開防守球員,破壞擒抱繼續推進,有時候甚至可以看到他們拖
著對手往前跑,此類跑衛一般稱為強力跑衛。
由於跑衛經常得承受強力的衝撞,受傷的風險很高,退化的速度也很快,所以巔峰期不會很
長。近年來,職業聯盟的教練傾向於使用雙跑衛或三跑衛輪值,由數名跑衛分享工作量,一
方面維持他們的續航力,一方面也增加戰術運用上的彈性。球隊會視情況,派上功能各異的
跑衛。執行外側路徑戰術就用輕量有速度的跑衛,執行內側路徑戰術或者短碼數推進就用強
力跑衛等等。
近來,跑衛的接球能力愈來愈被強調。很大原因是突襲四分衛的戰術「Blitz」業已成
為每支球隊防守戰術手冊中必備的元素,進攻方自然會尋求因應之道,增加四分衛的傳球目
標就是一個方法。一個會接球的跑衛,可以讓四分衛面臨擒殺危機,以及主要傳球對象被盯
死時,能有一個即時選擇。有的時候,跑衛也會直接當成接球員使用,通常站在slot的
位置。
順帶一提,有一類型跑衛專門在第三檔需要中長碼數時上場,就叫作第三檔跑衛。這類型的
跑衛具備這些特質,他必須有不錯的阻擋能力抵禦突襲四分衛的防守球員,還要有出色的路
徑跑動和接球技巧作為可靠的傳球目標,並且在接球後還能繼續推進。球隊傾向於在選秀會
後段補進適合此任務的球員。
良好的進攻體系是傳球和跑陣均衡的,如此才能產生混淆對方防守的作用。
接球員
接球員是四分衛主要的傳球目標,列陣位置最靠近邊線。主要的任務就是甩開防守者(通常
是角衛或安全衛)掙得空檔來接球,並盡可能往前推進。或是利用路徑跑動,或是單純用速
度,來達到目的。接球員主要有兩種型態,一種是長程威脅者,一種是穩健接球員。長程威
脅者,擁有飛快的腳程,能夠跑在防守者前頭,跑動路徑一般是朝達陣區而去的直線路徑。
穩健接球員則是偏中短程的傳球目標,他們不容易落球(幾乎接住但沒能完全控制住球),
善於路徑跑動,還能在亂軍中接球,是四分衛在中央地帶的搭檔,也是三檔轉換時合適的目
標。
此外,根據列陣位置的不同,他們也有相應的代號。
X或SE,列陣在起攻線上,一般站在邊鋒的另外一側。
Z或FL,常常是球隊的王牌接球員,列陣在起攻線後,跟邊鋒同側。按照規定,防守球
員(通常是角衛)在起攻線後五碼內可以合法接觸接球員,他們會利用這點來干擾接球員的
跑動節奏,然而,由於Z站在起攻線後,所以有空間讓他避開對手的壓迫。
Y或SL,我將它翻譯為內側接球員,位置介於絆鋒和外側接球員之間。和X同側的話,
會站在起攻線後,與Z同側,則反之。當他和第一接球員同側,能夠有效擾亂防守球隊對後
者的特別招待,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有時四分衛會在發球前將邊鋒或跑鋒移到這位置擔任內
側接球員,而且已經有不少球隊乾脆用三接球員作為基本陣型。內側接球員儼然成為新型態
傳球戰術的重點。
除了接球,他們在未持球的狀態下也要擔任阻擋者為持球者開道。有時,他們要配合虛傳實
跑的戰術,跑設計路徑將防守二線衛引開。一個好的接球員,在這方面也不馬虎。另外,在
某些特別的戰術中,他們也會持球跑陣,甚至傳球。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當球被抄截後,他
們要盡力追擊擒抱抄球者,將傷害降至最低。
邊鋒
最早邊鋒的任務就跟攻擊線鋒沒有太大的不 同,保護四分衛,為跑衛開道,主要負責阻擋
工作。跟進攻線鋒不同的是,無須特別告知裁判,邊鋒本身就是合法的傳球對象。許多球隊
開始利用這點優勢,設計邊鋒參與其中的傳球戰術。邊鋒的存在對於防守球隊相當棘手,他
們的速度一般會比線衛快,能在底層擺脫防守接球,到了前場又可以利用身材優勢讓瘦小的
防守二線衛不易擒抱。邊鋒的重要性在現代進攻體系遂變得相當吃重。
阻擋和傳球都做得很好的邊鋒成為市場的搶手 貨,有些球隊會將他們放到全衛的位置,這
時稱作H-BACK,比使用傳統全衛有更多的戰術彈性。在選秀會上能感受到這種趨勢,
球隊們比較願意選擇邊鋒,而不是功能較少的全衛。此外,邊鋒彈性的體能條件,也是吸引
人的地方,有些球隊會利用其可塑性將其轉換到其他位置,常見的有進攻線鋒,或者專任的
內側接球員。
陣型規則
進攻隊至少要有7人列陣在起攻線上,剩下的球員則可以站在線後的任何地方。每檔進攻上
場的跑衛、接球員和邊鋒的數目都不盡相同,端看當時的狀況和使用的戰術。如果只需推進
1碼,可能就會派上3個邊鋒和兩名跑衛,沒有任何接球員。若距離新第一檔還要20碼,
可能就會用接球員取代跑衛和邊鋒。

0 意見:
張貼留言